昨日上午,文化路红专路附近的郑州大学北校区操场旁一栋4层的老式建筑顶层上,一台环境空气质量在线监测仪正处于工作状态。这套设备虽然体量不大,却包含了风向风力监测仪、噪音监测器、污染物收集器等装置。下方的天线,则可以将监测到的数据,传输到设置在金水区攻坚办的监控平台上。

这就是市控的空气质量监控站点,被统称为网格化微型监测站点。文化路街道办事处攻坚办负责人李潘说,微型监测站点的设置有一定的规范标准。20米范围内不能有高建筑物、周边不能有太多污染源、点位高度也有一定的要求,这样一来才能较为地反映出周边的空气质量状况。

“之所以称之为网格化,就是按照“1.5公里×1.5公里”的标准建设的,点位要辐射1.5公里的半径。”金水区攻坚办副主任王留政告诉记者说,金水区政府从今年7月份开始建设微型监测站,投资500多万元,建设了43个微型站。按照郑州市的统一要求,金水区需建设41个微型站点,金水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,计划建设50座,剩余的几座也正在选点建设之中。

空气质量交通观测站,可以研究机动车尾气排放与空气污染的关系;国家9个控制性监测站点,能够让市民在手机上看到实时的空气质量状况。除此之外,郑州市区还分布着195个网格化微型监测站点,能够对1.5公里半径范围内的空气状况进行实时监测。

一旦发现某个微型站点数据异常,环保人员可迅速锁定污染源,要求排污企业和工地进行整改,将对市民的影响降到。据了解,微型站点的数据将联网到市级监控平台,站点也将代表其所在的街道办参与月度的空气质量考核奖惩。